春风化雨润心田,豫哈携手谱新篇。在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,河南高校“组团式”援疆教育人才正以饱满的热情深耕三尺讲台,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,为边疆学子打开知识新视界。
理论课堂,思维跃动的知识盛宴。在新学期的课堂教学中,来自洛阳理工学院贾利晓老师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,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课程。她深入浅出地阐述专业知识,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化为生动易懂的语言,引导学生逐步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。学生们在她的课堂上全神贯注,积极思考,踊跃发言,课堂氛围活跃而热烈。贾利晓老师的课堂不仅传授知识,更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,为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实践车间,匠心传承的锻造场。与此同时,实践教学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。来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郭术义老师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,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他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,从每一个细节入手,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践技能。在郭术义老师的指导下,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,提升能力,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,切实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。

课下时光,润物无声的守望者。来自洛阳理工学院的余亚辉老师则牺牲休息时间,在课下对学生进行辅导。他深知高数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,因此在课后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,耐心讲解每一个难题。他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,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,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,提高学习成绩。余亚辉老师的因材施教与悉心辅导,让学生感受到了温暖与关怀,也增强了同学们学习高数的信心和动力。

党建业务,积极融合的交响曲。课堂教学中,援疆教师们如勤勉的工匠,精心雕琢每一堂课,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与专业技巧传授给当地教师,通过这样的悉心指导,徒弟们的教学水平逐步提升,课堂也变得生动活泼。同时,援疆教师们积极参与党支部活动。在民主生活会的自我剖析环节,援疆教师坦诚地反思自己在教育援疆工作中的不足,在互相检查环节,他们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同事的真诚,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,力求在教育援疆的各项工作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。

从理论课堂到实训车间,从课下辅导到积极融合,50位中原教育使者用匠心雕琢边疆职教明珠。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火种,更是中原人“精益求精”的精神基因。正如学生古丽娜在周记中写道:“现在的课堂就像磁铁,吸引着我们探索未知。”这场跨越山海的智力接力,正在天山脚下书写着教育援疆的春日诗篇,让知识的繁花绽放在丝绸之路上。